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其他账号登录: 注册 登录

      学校文化设计新书专题

中教设计联盟官网 (网站由北京敬文教育研究院建设并维护
分享到:

冶育生命 成长无限—新郑市实验中学“冶”文化

学校名称: 新郑市实验中学
学校简称: 实验中学
学段: 中学
项目时间: 2015-2016年
项目内容: 学校理念设计、标志与视觉形象设计、环境设计
项目关键词: “冶”文化,古冶今育
项目创意简述: 基于地域和学校课堂,提炼“冶”文化。“冶文化”承载着新郑市丰富的地域文化,磨砺了学校最鲜明的特色与气质,也更好地服务、成就每一位师生,为现代教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传承作出自己的贡献。可以说,“冶文化”既是地域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听起来是枯燥,实际上充满味道的。
项目概况


冶育生命 成长无限—新郑市实验中学办学理念体系


第一部分 “冶文化”的理念体系

(一)“冶文化”提出的背景

1.基于学校的地域文化

著名教育家迈克•富兰在《教育变革的新意义》一书中说:“如果要完成一场深刻的、更加持久的变革,最为重要的就是‘重塑’学校文化。否则变革就会肤浅而不持久。”“重塑”的方法之一,就是激活地域文化元素,从中吸收充分的营养。地域文化指在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春秋战国时代,郑国与韩国的国都遗址位于今新郑市市区周围,是世界上同一时期保存最完整、城墙最高、面积最大的古城。出土有溶炉、烘范窑和大量的包括铁镢、铲、镰、锛、凿、削、刀、剑等铁制工具和兵器,可知当时的冶铁业相当发达。新郑市实验中学距郑韩故城冶铁遗址--仓城仅百米之遥,遗址可以看出,当时的熔铁炉是由熔钢炉多次改良和完善的,所采用的风管,为直角顶吹式鼓风设备,证明新郑先人们所创造冶铁技术在当时是领先世界的,在中国冶铁文明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新郑的冶铁文化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拥有全新的理念。学校建于“仓城古冶铁”遗址之上,以“冶铁文化”为出发点,构建以“冶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既是对新郑地域文化精神的传承,也是为学校达到教人育人的目的奠定文化基础。古为冶铁场所,现为育人阵地,冶铁和育人都有锻造、重塑、改良、成才之意,正所谓“古冶今育”。“冶文化”能够推动师生的文化自觉,……,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乡土情结,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

2.基于课堂文化的积淀

文化是有根的,而这根就扎在在课堂上,管理中,活动内。课堂倡导什么样的文化、管理推行什么样的思想、校园拥有什么样的氛围,必然会营造什么样的文化气息。实验中学成立之初就实施了“导学法”教学,2002年成为全国第一批初中课改并开始力度更大的课堂教学改革,经过2004年到2008年5个学年全体教师的归纳、总结与提炼,“三五三”学研式课堂诞生。学研式课堂一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倡导让学生在自学、研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此课堂模式经过了一个学科组到所有学科组、从部分老师到全部老师的总结和推广,并在郑州市校本推进会、导学法培训会、校际教学经验交流中得到再度提升。2009年学校的“三五三”学研式课堂被河南教育时报评为“河南省名片学校”。

许多老师为了“三五三”学研式课堂的诞生付出了辛勤劳动和汗水,但收获是巨大的,他们对课堂有了全新的的认识和理解,也使自己的教育生涯犹如凤凰浴火。新的课堂改变了教学的常规空间模式,创设了更加开放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师生关系也更加平等、融洽。“三五三”学研式课堂的构建过程正是一种“冶炼、锻造”的过程,是“冶文化”的积淀最有力的呈现,课堂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细胞与窗口,是学校理念的运行平台。因此,“冶文化”是“三五三”学研式课堂文化的概括与升华。

3.基于教育过程的视角

教育过程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给学生磨砺、锻造、陶冶、激发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身体健壮、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知识丰富的过程,是“冶文化”运行的过程。

教育之道在于成人,文化之道在于育人。不论是在汉语还是西方的语言中,文化一词,表达的是精神的教养和教化,是改造人性的弱点,让人性变得更加完美和优秀,把品格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因此,“冶文化”是教化人心、提升人性的精神养料,营造师生的精神和灵魂,使教育过程变得真实、快乐、幸福。让师生接受文化精神的洗礼,以情施教,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追求崇高、和美、完善,达到新的高度。

“冶文化”也蕴含着教育过程中 “度”的掌握问题,犹如冶炼的过程需要合适的火候和温度一样。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当人过度的时候,最适意的东西也会变成最不适意的东西。” “冶文化”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就是避免内容过量、同一内容重复过度、教学时间拖得太长等等。在思想教育方面,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也要适时、适度,避免在批评学生之后,觉得还不解气,又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样的批评,使学生心里极为反感。因此,“冶文化”不论在思想教育方面,还是在教学工作中,都体现凡事要掌握一个“度”字。“不及”固然达不到目的, “过度”又会“物极必反”,产生“超限负效应”。

(二)“冶文化”的诠释

冶,属于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形声(从冫(古“冰”字),台(yí)声)。

①冶本义:销熔。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冶,销也。销者,铄金也。冰之融如铄金然,故炉铸亦曰冶。”意指以冰融化解释金属销熔,用焙烧,熔炼等方法提取矿石中所需的金属。如冶铁,是指把铁矿石冶炼为铁。体现了学校以“冶”的精神培养学生千锤百炼、百折不挠、钢筋铁骨、烈火金钢的品格,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②冶(熔)炉,意指冶铁的熔炉。寓意学校犹如熔炉,给师生搭建生命成长的舞台,以合适的温度,炼就师生吃苦耐劳、坚毅顽强的品格。

③冶匠,意指冶铸的匠人。激励师生拥有匠人专注、执着……。

④冶雅,意指艳丽……。

⑤冶育,即陶冶,有培养、造就之意……。

冶,拼音yě与英文“yeah!”、“yes!”发音接近,拍照时伸“V”手势说“YEAH!”,蕴含的是一种成功与收获;同意、认同时说 “yes!”,传达的是肯定、鼓励与赞赏。冶与时尚的英文“yeah!”、“yes!”联系起来,不仅能够增强师生的记忆、联想与传播,更能够让“冶文化”走进学生的内心中,与学生的认知同频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活动的参与热情,也让“冶文化”的内涵更加给力与丰富。

“冶文化”并不单单是指向冶铁场景和冶炼技术本身,而其本质指向主要是“冶”背后的精神状态,是“冶”所固有的内涵和其他所传递的信息。“冶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顺应人的禀赋,尊重每个个体的差异,激发人的潜能,研究和发现学生真实的发展需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与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以生为本”和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相一致。“冶文化”既是一种历史积累,也是一种历史沉淀,更是一种历史绵延,具有强大的惯性,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是师生在价值取向、审美取向思维方式上的共性。


(三)“冶文化”的思想内涵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是塑造人、发展人,使受教育者得到人格和素质的完善,也是传承文化和传承人类、民族的未来。“冶文化”承载着新郑市丰富的地域文化,磨砺了学校最鲜明的特色与气质,也更好地服务、成就每一位师生,为现代教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传承作出自己的贡献。可以说,“冶文化”既是地域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听起来是枯燥,实际上充满味道的。

“冶文化”是一种实践文化,是蝴蝶蜕变、凤凰涅槃,是……文化。

“冶文化”是一种生态文化,是给学生赏识和鼓励……的文化。

“冶文化”是一种可延伸的文化,……等。

“冶文化”是一种推动学校……。

“冶文化”是一种信念,以……。

“冶文化”是一种色彩,是“火红的文化”,是……。

“冶文化”是一种追求,把握每个环节精细、……。

“冶文化”是一种理想,……。

“冶文化”是一种……。


(四)“冶文化”的理念体系


1.核心价值观:冶育生命 成长无限

学校核心价值观是有关学校核心价值或基础价值的一整套看法或观念,学校全体师生对本校发展方向、教学方式、人才培养等重要问题所共有的理解与选择,是指导学校日常运作和组织发展的基石和核心。我们认为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2.办学理念:古冶今育 至美至善

办学理念是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是一定的教育思想、管理思想与学校实际的有机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办学理念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古冶今育 新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拥有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和2700年的郑韩文化。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在新郑,并在此一统天下,播撒文明,掀开中华文明的历史篇章,每年都有大批海内外炎黄子孙,慕名而来,寻根拜祖,新郑被誉为黄帝故里、中华第一古都。学校建于新郑“仓城古冶铁”遗址之上,要弦歌不辍、薪火传承,继承和发扬新郑及中原优秀的历史文化,充分吸收文化的优秀成果,才能实现对当今学子有益的教育。古为冶铁场所,现为育人阵地,所谓“古冶今育”。立足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至美至善 推动师生的文化自觉,把师生的情感和精神凝聚力联系起来,创造一种独特的道德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让师生分享学校的价值理想和共同目的,感受到教育的鼓励、接纳、召唤和支持,体验学校生活的温馨、愉悦、圆满和幸福,……。

古冶今育 至美至善 要求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件事做起,……。


3.冶梦(学校愿景):文脉相承、品质卓越的幸福冶园

办学愿景是学校对未来理想和长远战略目标所描绘的纲领性蓝图,是学校的发展目标,也是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景。

遵循“冶文化”的精神,依托着新郑及中原地区优秀的历史文化之血脉,融聚物华天宝的精髓和灵性,不断地深化代代学者、名师的人文精神。我们相信学校的文化底蕴越发厚实,每个师生都会在这片土地上敢于释放并展现自己的个性,体验进步带来的愉悦;师生间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相互提高,关爱、珍惜、呵护、激励、鼓舞着彼此,学校成为古韵今风交相辉映、文脉相承龙飞凤舞、品质卓越、师生幸福的美丽冶园。


6.冶训(校训):崇德尚真 百冶求新

校训是对全体人员具有规范、警策与导向作用的行动口号,是学校核心理念的具体写照,能概括出学校的整体价值追求、办学目标、独特气质及文化底蕴。

崇德尚真 “崇德”即崇尚道德,追求品德端正。崇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语出《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谓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与《大学》的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异曲同工。“崇德”指人的胸怀宽广,气度宏大,追求良好的道德修养。既有崇尚道德的涵义也具有重视德育之意。意在期望师生员工彰明伦理,完善品德,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载天下重任。“尚真”就是追求真理、学习真知、学做真人、待人真诚、作风踏实、工作务实。源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百冶求新 “百冶”即千锤百炼之意。南朝萧统 《七契》:“其任则百冶精锐,利拟秋霜。”意为师生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敢于面对挫折,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求新”,意为追求创新。转义出自《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

“崇德尚真”倡导涵养人文素质、崇尚道德品格、追求真理真知,属于德育层面;“百冶求新”意为经过千锤百炼,始终不渝的坚持和良好的执行力与创新力,属于智育和实践层面。……。


7.冶风(校风):博学砺志 文明进取

校风是学校各种风气的总和,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具有行为和道德意义的风气,是在校内乃至社会上具有极大影响并被普遍认可的思想和行为风尚。校风是校训的拓宽、延伸和具体化,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办学特色等,是学校品位和格调的重要标志之一。

博学砺志   “博学” 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学”既指广博地获取知识,也指学问渊博。引“博学”二字就是倡导师生员工努力学习,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教师需要不断广泛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思维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学生要学贯中西,兼容并包,文理兼修,博采众长。 “砺”是指“磨冶”、“磨炼”之意。语出《尚书•费誓》:“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砺志”指不断磨炼意志、百折不挠,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成就学业、事业。

文明进取 “文明”是个人在言行举止上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修养这是道德的范畴,是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的外在反映。对教师说就是要忠诚教育事业、尊重他人、为人师表、关心集体、发扬奉献精神。对学生说就是要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举止礼貌。师生之间形成谈吐文雅、举止典雅的风尚。“进取”即勇于开拓创新,积极向上,目标明确,与事俱进。唯有时刻怀有进取之心,师生才能不断了解自我、熟知自我、实现自我,乃至超越自我,进而找寻生活的价值,生命的真谛。


8.教风:敬业 乐群 爱生 善导

9.学风:自信 坚毅 乐学 善思


第二部分 “冶文化”的实践体系


管理文化

……

教学文化

……

德育文化

……

活动文化

……

校园设计

……






为更好保护作品,相关成果本网站不做更多呈现

了解详细内容可微信咨询,微信号:287519938二维码.jpg




研究院微信公众号:jwjyyjy  微信咨询:1473078166   项目在线咨询

邮箱:jwtedu@163.com 咨询直线:13910032880

敬文研究院网站:www.jingwentang.com   中教设计联盟网站:www.educhina.org. cn


二维码.gif


北京敬文教育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网站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