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其他账号登录: 注册 登录
      学校文化设计新书专题
中教设计联盟官网 (网站由北京敬文教育研究院建设并维护

南京外国语学校:培养有“中国心智”的新时代卓越人才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12-27 19:50

作为全国首批7所外国语学校之一,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面对新时代对卓越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涵育“中国心智”的理念,超越知识与技能的范畴,通过各种教育实践激发学生的国家意识,引导学生勇担民族复兴重任。一起来看——

培养能深刻体认、弘扬中国文化,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使命的优秀人才,无疑是当前中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应当思考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作为创办于1963年的全国首批7所外国语学校之一,近60年来,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简称“南外”)从起步时培养新中国发展急需的“高级外语外事人才”,到改革开放后提出培养“外语特长文理兼通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再到新世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提出“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现代人”,目标始终与国家需要和时代发展同步,凸显了南外的发展定位和办学特色。面对新时代对卓越人才的需求,响应党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教育发展战略,南外进一步思考高质量育人的实践路径,为培养具有“中国心智”的新时代卓越人才奠基。

一、围绕社会发展议题,促进社团建设,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说:“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和底色,则是深厚的国家意识。新时代的卓越人才必须具备国家认知认同,即“对所属国家的历史变迁、地理版图、文化传统、发展道路、国家性质以及发展目标等的理解认识及其肯定态度”。他们不但需要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了解当前国家发展状况,还需要把握时代发展大势。

2021—2022学年南外学生共申报86个社团,其中有65个社团约1825人参与了各类社会发展性议题研究。如“一带一路”研究社的学生从宗教、教育、语言等多角度分析“一带一路”沿线的文化特点,并对推进文化的双向输出提出了建议。心理学社选择合适的讨论话题如“中国传统生死智慧对我们的启示”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未知的困难,积极生活,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环保实践社研究世界、中国环保史,开展环保知识竞赛,宣传环保理念,培训、选拔班级垃圾分类骨干,与环保公司联系引进分类垃圾回收系统,方便校内垃圾分类处理。英文演讲社剖析爱国主义情怀在新时代青年人身上的体现,以英文演讲的形式表达对红色精神传承的理解与感悟。音乐剧社通过原创音乐剧《金沙》选段——《总有一天》,再现古蜀民族的伟大历史和文明……

南外以社团为载体,着力指导学生通过各项活动接触、了解、参与社会关注的议题,如生命教育、环保、能源、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公共健康、人工智能等,加强对中国本土国情的认知,帮助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不断增强民族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强化国家意识,涵育中国心智。

二、聚焦中华优秀文化,优化课程体系,丰富学生的爱国情怀

作为一所以外语教学见长的六年一贯制完中,南外把“爱国情怀”教育贯穿在以“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荣誉性课程”为核心的“金字塔式”课程体系实施中。具体说,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全方位挖掘、拓展学科的育人价值,落实培养爱国情怀的教育目标。

以外语课程为例,“基础性课程”包括经过校本化组合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如演讲、报刊阅读等),是对全体学生外语学习的共同要求,目的在于以外语为载体,从“知识”和“外语能力”的角度为新时代卓越人才的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拓展性课程”是对基础性课程的综合和提升,包括学校开发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拓展性必修(如外语节配音、短剧表演等)和拓展性选修(如演讲技巧、多国文化等),是对全体学生提出的不同要求,目的在于形成开阔的视野和较强的综合素质。“荣誉性课程”(如“模拟联合国”“面向历史和我们自己”等),是对部分学生的更高要求,助推他们实现卓越发展。

作为基础性课程中的重要一环,“课前演讲”是我校外语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每节课都会有一位学生围绕特定话题,通过查找资料、组织语言、设计PPT,在全班进行互动式演讲。为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环节,使其成为学生表达中国认知、丰富中国情感的有效平台,学科组教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适合不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演讲话题,供学生自由选择。

荣誉性课程中的“模拟联合国”课程,组织学生全程用英语或法语讨论与磋商各种政治、经济、历史问题,批判性、多角度分析全球性以及跨文化的议题。我们在全面发展学生语言思维、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同时,也鼓励学生充分探讨中国智慧在“国际新秩序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世界现代性问题”等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智慧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世界影响力,进一步丰富中国情感,树立中华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以“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荣誉性课程”为核心的“金字塔式”课程体系给予了学生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的机会,帮助他们在拓宽国际视野、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的同时,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丰富爱国情怀。

三、借助重大历史事件,推动主题教育,增强学生的强国志向

新时代人才既需要有爱国主义情怀,又需要有对国家富强、民族统一、人民幸福的坚定理想信念与切实行动。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旨在借助重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强国志向,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行前一课”就是其中最受关注的一项。在课程论证和意见征集的基础上,学校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开合作,在应届毕业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学生们聆听系列专家讲座,如《德国文献中的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张生教授讲授)、《黑暗中的方舟:大屠杀期间的南京安全区》(江苏省社科院历史所王卫星研究员讲授),从筹建、概况、作用等多个维度了解南京安全区庇护了近25万中国难民的史实。在学者的引导下,学生围绕德国外交档案进行研究学习,依托约翰·拉贝、乔治·罗森的第一手资料,从“德国视角”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此外,学生还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利济巷慰安所旧址,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进行现场交流,深刻了解当年的苦难,体悟和平的来之不易。

2020年,南外选择了7月7日这一特殊的日子开展“行前一课”教育活动。学生们在公祭广场为在抗日战争中遇难的同胞默哀、献花并且敲响和平大钟,在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中感受历史的沧桑与血泪,在幸存者名单墙前聆听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老人讲述家族的悲惨遭遇,牢记伤痕与屈辱……除此之外,他们还通过观看纪录片、聆听讲座等活动全方位、深层次洞悉历史真相,并亲手制作和平之花紫金草以缅怀过去、展望未来。活动的最后,纪念馆工作人员为学生们颁发“和平小使者”证书,鼓励他们牢记使命、奋发自强。“行前一课”实践活动依托丰富的课程设计、多元的展现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维度“触摸”南京大屠杀的伤痛记忆,深刻感知伤痛历史,引导学生深化对家乡和祖国的认知,强化历史认同感,丰富爱国主义情感,强化维护祖国利益、投身祖国建设的强国志向。

四、立足科技创新精神,革新培养机制,激发学生的报国行动

作为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南外积极革新培养机制,以科普讲座为起点,以项目研究为抓手,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以及科学实践能力,厚植学子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报国行动。

以科普讲座为例,学校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联办“走向大师”双高合作工程,每周邀请一位教授或院士开设前沿学科科普讲座。菲尔茨奖获得者丘成桐先生曾来到南外,与学生们分享他做学问的经历。丘成桐先生直言,真正伟大的研究都是在不以名利为出发点时才会有所发现和获得的,他强调:“一个学者能够发挥激情,最重要的还是有根,有根的激情都应该建立在我们的文化历史基础上。”2022年暑期南外举办的“创·星”夏令营中,南京大学几位年轻教授带来了精彩的科普讲座,他们在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学成后毅然回到祖国,回到母校南京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他们的报国热忱成为南外“00后”学子的生动榜样。在报国情怀的感召之下,越来越多的南外杰出校友带着赤忱的爱国热情、扎实的学术功底、广泛的科研人脉学成回国,成为实现中国科技强国梦的中坚力量。

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科研兴趣与灵感,依托本校教师和高校教授组成的科研团队,精心设计融合多门学科的项目研究平台。南外师生共同走进数字化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与STEM+课程实验室,融合“跨学科”“协作”“做中学”等新型学习方式,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有效整合,深入研究环境、能源、食品、材料、文化传承等社会热点问题。如“基于SWAT模型的石臼湖流域面源污染特征分析”课题组多次赴实地采样、分析,为石臼湖水质保护出谋划策。“口述历史·行走大运河”团队把历史课堂搬到运河边,对运河的历史、遗迹、文化进行记录、考察、研究,为科技文保寻找出路。其他诸如“眼睛也会‘长石头’?带你认识眼结石”“关于音乐缓解中学生学习压力的研究”“旋转式气泡下沉演示仪的设计”等项目注重学生批判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助力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同时,项目研究为学生提供了积极的实践体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公民健康意识和守护美好家园的责任感。

南外在新时代卓越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中,提出了涵育“中国心智”的理念。“中国心智”是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下国情理解的心智模式。学校超越知识与技能的范畴,通过各种教育实践激发学生的国家意识,培育其爱国情,磨炼其强国志,促进其报国行,引导学生成长为具有“中国心智”的新时代卓越人才。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校长)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2年第20期,原标题为《培养有“中国心智”的新时代卓越人才》

文章作者|邹正

研究院微信公众号:jwjyyjy  微信咨询:1473078166   项目在线咨询

邮箱:jwtedu@163.com 咨询直线:13910032880

敬文研究院网站:www.jingwentang.com   中教设计联盟网站:www.educhina.org. cn


二维码.gif


北京敬文教育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网站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