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其他账号登录: 注册 登录
      学校文化设计图书专题

值得学习的国学管理智慧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8-07-15 15:06
分享到:
《易经》管理智慧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被称为百经之首。《易经》经由伏羲画卦开始,至商、周经文王、周公著述,孔子发扬后,才建立了《周易》学术思想系统。
“易”就是日月,日月为易,易有三易:不易、简易、变易。不易:天地万事万物及人事,虽然随时随地都在错综复杂、互为因果的变化之中,但所变化者是其现象。简易:就是简朴、平易的意思,因为天地自然的法则,本来就是那样简朴而平易的。变易:认为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及人事,随时都在交互变化中,永无休止。但这种变化的法则,却有其必然的准则可循,并非乱变。
唐、宋以后的易学研究,给出了“理、象、数”的新三易,“易”理探讨的是宇宙人生行上、行下的能变、所变与不变的原理,属于哲学范畴,“易”象研究的是从现实现象中寻求其变化的原则。“易”数研究的是从现象界中行下的数理,演绎推详它的变化过程,由此而知人事与万物的前因与后果。反之,也可由数理归纳方法,了解行而上的原始之本源。所以易学并非纯粹哲学性的,它也属于科学性的。
易学的研究与应用至始至终都在进行,其中的智慧值得后人深入研究与借鉴。易经阐述的是宇宙周期变化的规律,人类知变应变的法则,人生为人谋事的智慧。从管理角度讲,周易有三个层面分别对应易经的三义:第一:管理哲学。太极对不易:战势、规律,说的是为什么,是无形。第二:管理科学。两仪对简易:战略、规则,说的是做什么,是中间。第三:管理技术。五行八卦对变易:战术、规定,说的是怎么做,是有形。

《道德经》管理智慧
《道德经》由战国时期的老子所著,又名《老子》、《道德真经》,其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其共分为上下两册,共计五千字左右,最初书名称为《老子》,《道德经》是后人对其的称谓。
《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道德经》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充满了管理智慧,后人研究多有著述,并应用于企业管理实战。在企业管理上,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要求企业遵循市场规律,不可恣意妄为,而应有所为有所不为。《道德经》很崇尚水之性,“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企业之道莫与“上善若水”,利万众而常兴长久。《道德经》曰:“治大国,若亨小鲜”,企业管理何尝不如是,管理需要规范,在根本原则问题上,不能朝三暮初、朝令夕改,轻易“翻弄”,要顺应规律,掌握火侯。“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相信先人的智慧必会为今日企业开辟长兴之道。
《论语》管理智慧
《论语》是孔子儒家学说代表作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在他去世后撰写的。其对中国乃至东亚及世界都是影响很大的著述之一。北宋开国宰相赵普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日本松下幸之助说:我是靠一部《论语》起家的。其智慧的影响可见一斑。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著名的管理学家。其学说正成为中外研究的热门文化,其学说正走向世界,为中外名家所推崇。在美国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在德国把孔子与康德共同尊为教育学的奠基人。孔子的儒家智慧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运用到治国治企的具体实战中去。
从《论语》的管理智慧来说,“仁”是其核心,在《论语》中,“仁”先后出现一百零九次,“仁”是准则。“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先难而获,可谓仁矣”。强调的是管理者对自身修养的要求,途径就是要“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管理首先是管理者的自我管理,然后才是对企业的管理,“德不孤,必有邻。”,“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这是企业成功之道。
以德化人,德礼并用是孔子管理智慧的手段。“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管理首先要施之以德,德礼并用,使其行为符合道德规范要求,养成习惯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和”是孔子管理智慧追求的目标。“礼之用,和为贵。”追求的是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庄子》管理智慧
《庄子》是由战国时期庄子所著,也有说其中有些内容由后人所著加。历史上关于庄子的记载较少,后人只能通过《史记》和《庄子》来了解一些。《庄子》一书现存世版本共计三十三篇,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庄子》一书博大精深,对后世影响巨大,其兼具哲学和文学双重价值。除其丰富的哲学思想外,其独特的散文集式写作手法,在当时独树一帜,被古往今来名家所推崇。
《庄子》的哲学思想秉承老子且有所发展,有所变异,主要体现在庄子的自然观,其最高概念和范畴是道,形成了庄子的学说。庄子的大道是德行的根本。庄子的认识哲学创建了“相对论”认识观。庄子对无限精神自由的向往和追求的人生哲学形成了庄子的核心思想。
庄子哲学不乏管理智慧,其对于治国治企均有积极的借鉴价值。其中一篇“应帝王”中说:“夫圣人之治也,治外乎?正而后行,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意思是说圣贤的人治理国家难道只去治理社会外在的表象吗?管理国家必须先自正而后感化他人,这不过是让人民尽其所能罢了。管理之道同于治国之道,管理者不能自正,怎么可能管好企业呢?管理者要明白怎样去管理,如《庄子》所说:“汝游心于淡,和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要淡泊于心,神气恬静,政策和措施的施行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要恰到好处。管理者应有管理境界,如《庄子》所说:“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持;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
《墨子》管理智慧
《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子及其后学著作的总汇。墨子名翟,是墨家学说的创始人。墨子曾学儒家之业,受孔子之书,后来自成一家并成了儒家的对头。
墨子的管理思想包括:尚贤、尚同、节葬、节用、非乐、非命、尊天、事鬼、兼爱和非攻等“十论”,这是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其中兼爱、尚贤、尚同是管理智慧的三个支撑点。
墨子的管理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提倡兼爱相利的管理伦理,即“兼相爱,交互利”,“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贪;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互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无为也”。此中说的兼爱是一种普遍的、不分彼此、不分亲疏、不分远近的爱,人们如果做到了“兼相爱”,那么人人都能从中获得回报和利益,因此要兼爱为本,做到“将心比心”、“将身比身”,要“爱人若己”,达到双赢共享的目的。二是尚同尚贤的组织原则。“尚同”即“一同天下之义”的思想,这个思想要求组织必须有共同的价值观,用“尚同一义”来规范凝聚组织成员的行为。“尚贤”是为政之根本,“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人才关系组织的兴亡,“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任贤而已”。“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墨子主张举贤不论私怨、亲疏,正所谓“举公义,避私怨”。墨子对贤才的要求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守道术者乎”。什么叫人才?只有具备忠孝、兼爱的品德,有雄辩的口才与各项管理、治政能力及实用技能的人才是墨子眼中人才的标准。同时墨子还提出了诸如节用尚俭的生活观念及非命尚力的进取精神等。古人的智慧定会给我们更多的启迪。
《孙子兵法》管理智慧
《孙子》是由春秋时齐国人孙武所著,孙子是后人对其的尊称,其所著《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该著述在军事与政治上以其内容之全与理解之深刻受到中外名家的推崇,也成为各方人士喜读之书。这其中不光闪烁着军事战略战术的思想光辉,更充满着治国治企的管理智慧。美国一管理学家曾说:你若想成为管理人才,就必须读《孙子兵法》。有史记载最早运用《孙子兵法》在商业取得成功的人是春秋时的范蠡等人,他们运用《孙子兵法》,善观时变,采取“人争我取,人取我予”等策略,取得了商业上很大成功。
《孙子》的管理智慧主要体现在:一是未战庙算的战略管理思想。未战庙算,谋而后战,谋势而后动。二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市场竞争战略。三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的动态管理思想。四是治众如治寡的组织管理思想。
《孙子》从战略、策略、战术等方面的军事百胜之道,为企业经营之道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这方面多有研究著述,也有不胜之举的成功案例。
《韩非子》管理智慧
《韩非子》是由战国末期韩国人韩非所著,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将前期法家各派的“法”、“势”、“术”结合起来,以荀子的思想为思辨,创立了自己的独特的法家思想体系。其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尊主安国”的君主专制理论中。其哲学观包括:“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的人性观,“有功受赏,有罪受诛”的价值观,“不期循古,不法常行,论世之事,因为之备”的历史观,“聪明睿智,天也;动静思虑,人也;人也者,乘于天明以视,寄于天聪以听,托于天智以思虑”的认识观,“古人亟于德,中世逐于智,当今争于力”的国家观。
《韩非子》的管理智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道、治强、法、势、术。其强调以道为旨,以治强(国家)为目标,以法为行为标准,以势为运行力量,以术为操作方法。道体现了其管理的本质观,治强体现了其管理目标观,法体现了其管理行为观,势体现了其管理组织观,术体现了其管理控制观。
《管子》管理智慧
《管子》是我国著名的治国典籍,作者托名管仲,是管仲思想之大成。《管子》思想是先秦诸子思想的渊源,它是一部集古代思想之大成的书。整书共计七十六篇。
《管子》一书包含了治国、理财、兵学、伦理哲学等思想,如“利民”、“富民”、“顺民”的治国思想,“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政治原则等,都体现了深刻的民本思想;书中提出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容辱”的思想、为富国强兵而采取的各种经济措施所体现的义利并重思想等都是中华民族政治思想文化的精粹。
《管子》的为政之道也提供了许多管理智慧。德法并重管理之道,德化要“德行必有所是,道义必有所明”,法治要“正法直度”,“令则行,禁则止”,具体措施要尊顺“三本”、“四固”、“五事”、“六条纪纲”,果如是则弱能强,强更强,则长兴矣。


《鬼谷子》管理智慧
《鬼谷子》一书据传是由隐居于“鬼谷”名叫王栩的隐士所著。其书有上、中、下三卷,共计十七篇。该书是一部关于游说与谋略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的书,其旨在教人如何以言辞和策略去说服君王,籍以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
鬼谷子是纵横学术的创始人,其理论包含丰富的人生哲学、治国治军之道、修身养性等内容,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军事、外交、商业及人们日常生活等领域,并流传世界各地。《鬼谷子》一书堪称旷世奇书,但因为其推崇权谋之术,与传统观念大相颈庭,所以在历史上又颇受讥诋。
《鬼谷子》的管理智慧可以说丰富深刻,对当今企业经营管理之道,大有借鉴价值。
“捭阖”之道同于管理之道。对事物的认识要“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己”。在识人用人上要“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之计,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网络人才先要制定事业目标,造成吸引人才之势,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进行考察判断,知人善任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一步。
营销策划与营销手段的智慧。现时也有把鬼谷子视为营销师祖的说法,这个是有道理的。《鬼谷子》一书可以说从大势的认识判断、战略战术之决断、识人说人之权谋、情报搜集、思维心理之术等无不对营销策划与营销实现具有指导意义。
危机管理的智慧。管理之道同“捭阖”之道,知危才能防危、安危。危机管理应有正确的危机认识观,“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知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危机管理应及时认识危机的存在,防止危机因素从“巇”发展到“罅”,进而发展到“涧”而一发不可收拾,现实中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未雨绸缪胜过亡羊补牢,危机管理之术即“圣人见萌芽巇罅,则抵之以法”。


研究院微信公众号:jwjyyjy  微信咨询:1473078166   项目在线咨询

邮箱:jwtedu@163.com 咨询直线:13910032880

敬文研究院网站:www.jingwentang.com

二维码.gif


北京敬文教育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网站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