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学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敬文教育研究院 顾问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在《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三十余篇,出版《教育沟通论》《最后的图腾—中国高中教育价值取向与学校特色发展研究》《学校文化管理》《教育管理学》等学术专著和教材十余部,主持“学校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等省部级项目数十项,提交相关研究报告数十篇。研究涉及学校千余所,专家团队二百余人。 邀请张东娇老师讲课或参与项目请联系手机或微信:13910032880 北京师范大学张东娇老师电话/手机:13910032880 |
我们的学校文化定义问:张教授从事学校文化研究多年,也主持了北京的学校改进项目,可以谈谈您对学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吗?张东娇:早在“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期间,北京就提出建设500所文化示范校的任务,以促进中小学高质量均衡发展。我们主持了相关项目,总结项目启动阶段,北京市中小学校文化建设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概念不操作,学校提出某个概念,但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缺乏清晰解释,也不进行系统操作。二是逻辑不自... 摘 要:文化和文明本身就是涂层,具有保护、装饰和炫耀功能。作为文化分析的维度之一,文化涂层能够统合物理、化学、哲学、审美、技术、工艺、情感等多层意义,发挥对文化研究与建设的提醒和整理作用。在物质相对富裕、追求审美和装饰的智能时代,形式主义、技术主义和效用主义等单边逻辑的扩张和盛行引发文化涂层过度、不足和失衡等问题。运用哲学研究范式和结构主义方法研究学校文化涂层的概念化、结构化和格式化问题,对... · 摘 要 ·循证实践即循证改进,指消费者需求及其价值观、满足需求的资源系统和当前最好研究证据三要素间的完美结合,从而创造当前最佳实践的过程。运用这一结构框架组织论证,以《教育管理学》课程为例,在大班额和案例教学两个变量稳定前提下,采取案例教学和循证实践双重主线的写法,分析线上教学、案例教学需求和资源系统,展示《教育管理学》大班额线上案例教学循证改进过程,进一步讨论案例教学根本问题及其解决办... 导读面对新形势的高位要求,学校文化建设要在已有研究成果和标准化实践的基础上再次高阶发力,继续助益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校长文化领导力的提高。为此,提出分类管理、分层建设、分步工作三条建议。全文共5924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zxxgl.com近年来,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的大规模学校改进取得了良好成效,普遍提高了... ▶Photo by Cheng Qi Huang on Unsplash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意在对内强化文化自信,对外增强文化吸引力。学校教育全面落实教育目的和文化强国战略,保证了组织文化的先进性和价值高度。从广义上说,教育立德树人与学校文化育人含义一致。近十年来... 作者简介张东娇,辽宁阜新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学校组织文化与学校改进研究。摘 要高质量的学校文化,是慧于中、秀于外、诚于内的文化,包含显在和隐含的生活方式。利用一目了然的显性文化,识别理所当然的隐性文化,呈现学校文化全景,对于建设美好教育生活意义重大。与显性文化相对而言,学校隐性文化指位于盲目区、隐藏区和未知区的那部分内容,其发生机制是根植于人性、组织和文本...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2年01期作者简介: 张东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研究方向为学校文化管理、学校改进.DOI:10.14138/j.1001-4519.2022.01.002311摘 要:这是一项对积累了13年之久、文字发表量达到300余万字的研究的元研究,立足于政府、大学、学校三方合作模式,植根于学校文化研究,作用于学校改进实践。学校文化驱动模型,是以学校文化建设为... 导读当代学校管理的美学角度日益彰显,审美已成为与科学、民主、规范、高效等量齐观的学校管理取向。作为美学基本要素,善是美的动机,直觉是美的基础,和谐是美的状态。对当代学校管理之善、管理之直觉、管理之和谐进行观察和讨论,既具有管理学意义更具有美学价值。全文共7463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bjie.ac.cn 当代... 导读学校文化建设是以学校文化为抓手、优化配置学校文化要素、全面驱动学校系统思考和整体改进的一套管理思想和操作框架,包括学校文化建设理论、学校文化建设实践、学校文化建设工具三个知识模块。 学校文化建设是由其建设目的、价值取向、途径和方法构成的组合拳,是以学校文化为抓手、优化配置学校文化要素、全面驱动学校系统思考和整体改进的一套管理思想和操作框架。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可以引导师生持续乐观地投入... 摘 要:学校文化是系统思考学校管理的框架和工具,但不是唯一抓手。在学校文化建设从自发到自觉、从标准化到个性化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概念丛生”的现象,引发学校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担忧和反思。我们一直穿行在学校管理根本问题和流行问题构成的灌木丛中,企望通过管理逆熵做功获得、增加确定性和安全感。想拥有丛林,我们得种树也种草,一棵棵地、一片片地种,努力培育学校文化之树,成为教育理论丛林的一部分,... 中国教师教育的战略计划是: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新时代更需要数以万计的优秀校长,教育家型教师是优秀校长的储备源和成长摇篮。优秀校长需要学习和锻炼,需要组织和个体共同用力,才能达到卓越胜任水平。在组织层面,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推动、大学和专家系统参与、支持校长培养的共同体已经成熟,组织... 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是指学校开展文化建设的必要阶段、步骤、方法和手段。前一段时间笔者机缘巧合接触到苏绣工艺,发现绣一幅春光四溢的苏绣《凤穿牡丹图》,需要经过准备材料、构图勾稿、设色配线、选法绣制、成品欣赏五个阶段,与学校文化建设的“五步工作法”倒也十分相似,因此脑海中突然蹦出了一个新鲜题目:绣一幅学校文化建设的《凤穿牡丹图》!笔者之所以再写这个烂熟于心的旧话题和用了十余年的老办法——学校文... 我常常以为这个题目,校长们都知道,我觉得没什么好讲的。但是我后来终于明白了,这个题目非常的简单高级,也有意思。所以,余凯(主任),我还是懂你的。张东娇,北师大教授、博导 我觉得这样具体的路径,校长好像太需要,我想起在四年前一位校长,大兴的一位校长朋友,曾经连着听了四场讲座,就我一个人讲的学校文化师的模型,好像全国人民都听过,然后他听四场之后到学校去做文化建设...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文化和美好生活是分别出现数十次的高频词,也是勾勒中国蓝图的关键词。文化建设与美好生活高度互动,互相成就。学校文化是学校生活的全部,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和经营的文明、和谐、美好的生活方式,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指导下的行为方式和物质形式的总和。学校文化建设是其目的、取向和手段组合之总称,是指按照学校文化的框架规划和实施学校文化管理地图的过程,回答学校文化到哪里去、为什么和怎... 张东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副主任。具体研究领域:校长领导力与胜任力;中小学管理诊断与改进;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等。尊敬的同仁,非常高兴第二次在这里分享!我分享的题目是提升校长的文化领导力。2008年到现在,做学校文化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十年,对学校文化的学理层面做了探讨,去年分享的题目是关于学校变革。学校变革到中观的学校文化驱动模式,已经作用于500余所中小学,到微观的开发、课例研... 2011年4月文化体制改革会议召开后,一场文化建设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文化立校成为时代主流价值取向。但是,在中... 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简单的系统。说它复杂,是因为学校教育及管理涉及众多变量和影响因素,是社会复杂系统的一部分。说... | 敬文教育研究院--专家专栏 |北京师范大学张东娇|学校文化建设最新思考——简言易行:复归管理的简单与文化的“苗条”北京师范大学张东娇教授照片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简单的系统。说它复杂,是因为学校教育及管理涉及众多变量和影响因素,是社会复杂系统的一部分。说它简单,是因为学校只需要做一件事——培育和陪伴学生健康成长,这是教育的道德目的。学校文化管理和建设就是要创造能够实现这一目的的舒适的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和内涵发展之路颇多艰辛。笔者扑进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及其改进领域近十年,听了上千节课,做了上百节课堂观察和课例研究,构建了学校文化驱动模型和学校文化管理理论体系,诊断了几百所学校文化建设状况,参与了100多所学校文化建设方案的撰写与协商,见证了学校文化生长的艰辛与奇迹。笔者曾撰文指出学校文化建设存在逻辑难自洽、概念不操作、说做两张皮的问题。这三大问题直接导致学校文化中空、内虚和外散... 编者按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持续发展和改进的必由之路,学校文化评估是对学校发展的检验和指导。为落实《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于2013年启动了中小学学校文化示范校建设与评估活动, 2014年的任务是引导200所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及其评估活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学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东娇教授主持该项目。在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