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意见》有关内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一、请问《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一是深入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建设,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立身之本。近现代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落后只是“器”的层面上的落后,我们应当十分珍惜和坚决守护文化传统的本质精神即属于“道”的部分:价值观中的尚“用”准则、人生观中的尚“和”精神和方法论中的尚“简”取向,并以此为核心,构筑与时代进程相应的“器”。文化之殇谭运长:(以下简称“谭”)国学大师钱穆有一个看法,就是认为中国文化是具有活泼的生命力的,但是这种生命力,必须等到国运昌盛的时候... 【摘要】 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多元一体”“相互依存”“互动发展”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增强文化认同、保护文化多样性、提高文化渗透力。以地域文化为落脚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良好的地域文化教育生态体系、保护好地域文化遗产、推动地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关键词】 地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部近日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旨在扭转不科学的评估导向,完善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导向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推动树立科学保育教育理念。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办园方向、保育与安全、教育过程、环境创设、教师队伍等5个方面,共15项关键指标和48个考查要点。一起来看重点: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 汪明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褚宏启 国家督学、北京开放大学校长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深刻影响基础教育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力度空前的“双减”政策落地,“五项管理”作为“双减”的具体抓手取得阶段性成效,“公参民”学校迎来全面整顿,化解县中发展困境的“县中提升计划”实施,一系列基础教育的重磅政策相继出台。校长周刊特别对... 全文长 39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5分钟今天,我想把话题稍微扯远一点,从新时代、新课程、新教学的思路来跟大家分享。新时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花了70年,接下来就是要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我们亟须解决什么问题?我想说的是国民素养问题。我讲个例子,大家都知道上海中心以龙为意向,但上海龙谁设计的?它不是我们中国人设计的,是美国的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上海中心造价1... 今年是国家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十周年。二十年的改革波澜壮阔,给中国基础教育带来很大变化,也促使基层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改革创新经验。今天,本公众号推出的是来自北京市的实践经验,敬请关注。一、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以2001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秋季起,北京市海淀、宣武、延庆三个区县的实验学校和实验年级按照教育部... 1891年10月18日,一个婴孩降生在安徽歙县的一个贫寒家庭。他后来被毛泽东称赞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董必武认为他是“当今一圣人”,郭沫若写道“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他,就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在青年时代,目睹了旧中国的积贫积弱与人民精神上的麻木和困苦后,陶行知选择了自己要从事一生的事业:教育。在他从金陵大学毕业的论文里,他写道,“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 2021年以来,民办教育政策发生重要转向。民办教育受到政策重锤,曾经的风光热闹不再。政策是否留给民办教育断臂求生的机会,如有机会,路又在何方?本文将对2021年的民办教育政策及其对民办教育的影响进行梳理,为民办教育行业人士提供一些可参考的论点。文源 | 新学说(ID:NSI-cm)作者 | Cassie2021年民办教育政策集中指向以国家对民办学校的态度为主线,可将民办教育政策大致分为三个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社会反响强烈。在“双减”形势下,教育系统应如何在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上精准施力,不断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中国教育报刊社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基于行业动态监测,对相关情况进行梳理与分析。舆情走势分析中国教育报刊社数据中心监测显示,2021年7月24日—9月22日,与“双减”工作相... “双减”督导被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的“一号工程”。教育部要求建立“双减”专项督导半月通报制度,秋季学期开学后,每两周对各省作业时间达标学校比例、课后服务时间达标学校比例、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等21项指标进行通报。为推进“双减”落地见效,各地各校应重点关注哪些问题?请看中教传媒智库特约观察员的观察和建议——处理好三组关系一是大和小的关系。落实“双减”,党委和政府要聚焦育人方式“大转变”,要...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我国将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构建支撑技能社会建设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构建开放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3月31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宋德民介绍。 “十四五”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将提高到11.3年,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同中西部开发开放格局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体系,如何推动形成?... 本文内容源于教育部官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包括县域、学校、学生三个层面,具体指标如下: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一、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重点内容关键指标考查要点A1.价值导向B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1.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德育为先、全... 为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今天(2021年3月18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的有关情况。《评价指南》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实施、结果运用、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工作要求,并明确了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阐明了评什么、怎么评、谁来评等3个关键问题。义务教育质量评价... 《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自2017年开始研制,每年发布一次,由中国教育报刊社基础教育中心(《人民教育》杂志)、中国教育报刊社数据中心联合制作,近年来在基础教育界已连续产生重大反响,成为引领、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份重要文献。《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自2017年开始研制,每年发布一次,由中国教育报刊社基础教育中心(《人民教育》杂志)、中国教育报刊社数据中心联合制作,近年来在基础教育界已连续产... |